以下內容節錄自愛樂電台電子報
年代:1792~1868
國籍:義大利
定位:
.沒有他,義大利人不會喜歡唱歌
.難得在生前即享受收成的音樂家
.全方位的音樂天才及幽默鬼才
一、生平
.1791年底,音樂神童莫札特過世,兩個多月之後,一個有「小莫札特」美稱的音樂家悄悄誕生。羅西尼,這位義大利歌劇作曲家,不但改變義大利傳統歌劇的面貌,也奠定歌劇現代化的基礎。他生於義大利的佩薩羅,還因此有個外號叫「佩薩羅的天鵝」。
.羅西尼雖然早期缺少完整的音樂教育,不過父母親在劇團工作緣故,使他耳濡目染,進而激發了他的音樂天賦,後來接受許多的音樂課程,尤其熟練了海頓和莫札特的作品,對他影響深遠。
.羅西尼課餘必須在劇院唱歌、伴奏,賺錢貼補家用,這種舞台經驗對日後創作歌劇有很大的幫助。因為有實務經驗,他寫歌劇得心應手。1810年因為受不了學校規範,轉而投入歌劇界,1812年的喜歌劇「試金石」,讓他一舉成名。
.許多傑出的音樂家,都難以忍受學校教育中的種種規範。羅西尼當初為了家計,必須不斷找機會打工賺錢。離開學校後,他經常為歌劇院寫劇本、譜曲,他曾經在四年內完成十五部歌劇,讓人難以置信。
.十九世紀初的義大利歌劇創作家,大都以很短的時間創作、演出,然後再到下一個城市上演,在這種急就章的創作需求下,羅西尼可說是歌劇寫作的快手,不過為了求快,他也會以過去的作品來改編。例如「塞維里亞的理髮師」序曲,即取材於他的歌劇「英國女王伊麗莎白」。
.「塞維里亞的理髮師」這部歌劇,鞏固了羅西尼的聲譽,隨著作品「奧泰羅」、「摩西在埃及」的誕生,他的名氣開始向世界其他地區蔓延。
.1825-1829年旅居法國巴黎時,羅西尼寫下了著名的歌劇「威廉泰爾」,但從此就不再創作歌劇,轉而寫以「聖母悼歌」為首的宗教音樂、歌曲、和室內樂。
二、義大利歌劇轉型的推手
.從十八世紀的歌劇創作來看,莫札特的歌劇「魔笛」,傳達了人文主義思想;貝多芬的「費黛里奧」,也企圖闡述追求自由精神的價值,韋伯的歌劇,也多多少少觸及德國民族的領域。反觀當時的義大利歌劇,如同法國作曲家白遼士所說:
「(義大利人)對高貴思想表達的敬意,絕對不會比他們對烹飪技術的尊敬來得高。」
而這種風氣,在當時所謂的「美聲歌劇」,特別明顯。但羅西尼卻扭轉了這個局勢,而他的影響甚至長達一百多年,威爾第就深深受他影響。
.十八世紀末,義大利歌劇並不期望觀眾深思劇情的意義,唯有著重情感和高超的演唱技巧,才能膾炙人口,這種注重人聲演唱技巧的風氣,形成「美聲歌劇」或「美聲唱法」。
.若要技巧和品味兼顧,這種作品並不多。羅西尼早期就經常遇到歌唱家即興發揮,無視樂譜的存在,唱出來的旋律甚至連作曲家自己都不認得,他也因此經常為了阻止這種任意竄改的行為而努力。
.十九世紀初,當歐洲的戰爭結束,人們轉而向劇院尋求歡娛和樂趣,羅西尼的喜歌劇因此型成。由於羅西尼早年具有古典時期音樂的底子,使得他能夠做出高雅的旋律,並起以優美的演唱曲調,發揮演唱者的技巧,創造熱鬧場面來取悅觀眾,一舉讓義大利歌劇進入新的境界,而不再只是炫耀歌唱技巧而已。
.羅西尼個性幽默、風趣,早年有劇院工作的實務經驗,也擅長演奏許多樂器,旋律更是像自來水一樣,一開就有。這些因素,都成為他創作喜歌劇的動力。
.羅西尼成名的地方,主要來自於音樂的旋律。而這種天賦,讓整個義大利樂壇充滿的是純然的旋律,而不是浮誇的顫音、轉音、跳音、半音等等歌唱技巧。他深信,一旦只有技巧,那麼歌劇藝術必然式微。而隨後「喜歌劇」的興起,和羅西尼有密切關係。
.所以,如果說十九世紀初,義大利人歡樂以及愛唱歌的天性,被羅西尼的喜歌劇給激發出來,也不為過。
三、幽默的美食主義者
.羅西尼從小就頑皮,但是對於音樂卻異常瘋狂,他在一度被認為遺失的六首「弦樂奏鳴曲」樂譜上寫道:「(創作時)我年紀還小,從未上過伴奏的課程,這些曲子我在三天內寫完,然後和朋友胡亂演奏一番。」事實上這些奏鳴曲已有一定的成熟度,至於這段文字,可能是他好開玩笑的個性使然。
.有一次羅西尼聽說有人要為他建立紀念碑,聽了之後,他喃喃自語說:「要是把這些錢都給我,我心甘情願每天都站在紀念碑旁的台上。」朋友聽了,覺得他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!
.除了作曲能力傑出之外,羅西尼也是個活寶,經常讓朋友哭笑不得。再看看他胖胖的身材,就知道他喜歡吃,而且是位懂得吃的美食主義者。
.愛吃美食是羅西尼的嗜好,不管道哪裡都是一樣。有一次某位英國富孀請他吃飯,但是菜餚不夠豐盛,飯局結束時,富孀表示歡迎他再次光臨,不過癮的羅西尼則連忙說道:「喔不,夫人,不必下次,現在就再吃一頓好了!」
.羅西尼愛吃,也自己研究食譜,他說「人的慾望,就像一個管弦樂團,而胃就是這個樂團的總指揮。」
.羅西尼晚年創作的一些小品集,合稱為「晚年的罪惡」。各個小曲的標題很有趣,例如『鋼琴的四道開胃菜和四個乞丐』,甚至連食物的名字,都可以當作曲名,由此可見羅西尼的音樂,隨時都保持著豐富的幽默和創意。這和他樂觀的人生態度,有絕對的關係,這也是在時間的考驗下,他仍被世人喜愛的原因之一。
.羅西尼作曲技巧純熟,他甚至誇口:「給我一張送洗衣服的清單,我照樣可以譜曲」。
四、天之驕子
.羅西尼屬於在世時,就受到高度重視的音樂家,而且全歐洲都為之瘋狂。相對於莫札特和舒伯特(Franz Schubert, 1797~1828)這些頂尖的音樂家,非常難能可貴。
.義大利美聲歌劇的作曲家,以羅西尼為首,還有董尼采替(Gaetano Donizetti, 1804-1857)以及貝里尼(Vincenzo Bellini),他們都以擅長創作長而柔的旋律著稱。只是,當羅西尼正走紅的時候,其他兩人的光芒都被掩蓋,直到羅西尼宣佈退休,貝里尼才以歌劇「諾瑪」竄起,而董尼采替則以歌劇「愛情靈藥」展露實力。不過在當時的義大利歌劇界,羅西尼仍執牛耳。
.1868年11月13日,羅西尼於法國巴黎過世,這件事對於義大利人來說,宛如國殤。作曲家威爾第還聯合其他的作曲家,為羅西尼譜寫安魂曲,進而完成了「羅西尼安魂曲」。
.或許可以這麼推測,羅西尼可以縱橫十九世紀初的歌劇界,跟當時歐洲處於動亂的狀況下,聽眾對於藝術需求的傾向有關。因此這種天時、地利、人和的優勢,讓他得以如此發展與茁壯。除了個人的名聲之外,他已然成為義大利人心目中的一個代表人物,因為,他的成就絕對是義大利的驕傲。
.不過,試想如果莫札特沒有那麼早過世(和羅西尼出生只差兩個多月),羅西尼能夠迅速竄升嗎?另外,如果羅西尼只專注在美聲歌劇的創作,義大利歌劇的發展會如何?義大利喜歌劇的流行,又代表了什麼樣的時代精神?這種情形跟史特勞斯家族圓舞曲的流行,是不是有異曲同工之妙?在歷史發展的脈絡來看,這些問題,耐人尋味!
【京都】高木珈琲
4 years ago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